牙齒矯正是一段漫長且需要耐心的過程,從上牙套到療程結束,往往需要 1.5 至 3 年不等。在此期間,飲食管理是影響成果、牙齒健康與矯正器使用壽命的關鍵之一。許多患者在剛戴牙套時會感到牙齒緊繃、酸脹或咬合不適,如果飲食方式不當,不只可能導致托槽脫落、鋼絲變形,還會增加蛀牙、牙齦發炎、口腔潰瘍與療程延遲的風險。
本篇將從「矯正原理」、「危險食物種類」、「五大飲食禁忌」與「替代建議」深入說明,讓青少年、成人及家長都能清楚掌握牙套期間最安全的飲食守則。

為什麼戴牙套期間飲食需要特別注意?
矯正是透過持續施力,讓牙齒在骨頭中重新排列。無論是傳統金屬矯正、自鎖式矯正、陶瓷牙套或隱形牙套,只要牽涉到牙齒移動,牙齒、牙周與矯正器本身都處於敏感狀態。
若不注意飲食,可能衍生以下風險:
- 托槽脫落或鋼絲彎曲:導致療程延後,甚至需重新黏貼或調整。
- 咬合壓力過大造成酸痛或牙齦腫脹。
- 食物殘渣堆積難清潔,增加蛀牙與牙周病機率。
- 牙齒接觸酸性、高糖或黏膩食物易造成脫鈣白斑。
- 不慎啃咬導致口腔潰瘍或黏膜傷口惡化。
換句話說,吃什麼與怎麼吃,會直接影響矯正成效與牙齒健康。
牙套族常見飲食迷思與錯誤觀念
在臨床上,牙醫師經常遇到以下幾種飲食誤區:
「只要小口吃,就可以吃任何東西」
→ 錯誤!硬度與黏性仍會造成矯正器損壞。
「黏住再拿掉就好,不會有問題」
→ 黏性食物會卡在托槽及線圈中,引發蛀牙與細菌滋生。
「喝飲料不算吃,不影響牙齒」
→ 高糖與酸性飲品會加速牙齒脫鈣與蛀洞形成。
「拆下隱形牙套就能隨便吃」
→ 若未清潔就戴回,細菌與酸蝕仍會傷牙齒與牙周。
真正的重點不是少吃,而是避開最容易造成損害的食物類型。
矯正期間必避開的「5 大飲食禁忌」
以下五種類型是牙醫師最常提醒患者要避免的食物,無論是青少年還是成人,都應特別注意:
禁忌一:硬脆類與需要咬碎的食物
這類食物最容易造成 托槽脫落、鋼絲變形或牙齒酸痛。
在矯正過程中,牙齒正透過微小的力量逐步移動,若咬下過硬食物,瞬間的壓力會使黏著劑鬆脫或矯正線受損變形,不僅影響療程進度,也可能導致牙齒或牙根過度受力而疼痛。
常見高風險食物包括:
- 堅果類(如杏仁、核桃、夏威夷豆)
→ 硬度高、需用門牙或臼齒咬碎,容易造成托槽鬆脫或鋼絲扭曲。
- 爆米花、冰糖
→ 爆米花未爆的硬芯與冰糖塊狀結構會對牙齒造成局部強力衝擊。
- 硬餅乾、蘇打餅
→ 乾硬質地需強咬碎,對剛調整完矯正線的牙齒特別刺激。
- 牛肉乾、魷魚絲、硬吐司
→ 纖維韌性高,容易「拉扯」托槽或卡在矯正器縫隙內。
- 玉米棒整根啃食、帶骨肉類
→ 直接啃食會讓矯正線受扭力拉扯,導致脫膠、變形,甚至割傷口腔黏膜。
即使是將食物切塊分食,若在咀嚼時咬合力量過大,仍可能造成器材鬆動或牙齒不適。
建議在矯正初期或每次調整後的一週內,更應避免食用硬質食物。
替代建議:不必完全放棄愛吃的食材,只要換個做法,就能保留營養與口感。
- 肉類:切成細絲、薄片或絞肉型態,再搭配湯汁燉煮軟化。
- 蔬菜:蒸、燙、炒後口感更柔軟,避免生食或脆口根莖類。
- 堅果:可磨碎後加入優格、燕麥片或粥品中,既安全又保留健康脂肪。
- 吐司與麵包:選擇柔軟款式或搭配牛奶浸軟後食用,避免乾硬邊角。
- 水果類:如蘋果、芭樂等可切小塊、燉煮成泥,減少牙齒受力。
透過這些簡單的飲食調整,不僅能避免矯正器損壞與疼痛風險,也能讓矯正期的飲食依然豐富多樣。記得「軟、細、慢咀嚼」是矯正期間最重要的飲食原則。
禁忌二:黏性、焦糖與拉扯型食物
這類食物會卡在托槽、水泥黏著處和線圈內,還可能把器材扯下:
- 麻糬、湯圓、粘豆包
- 焦糖、太妃糖、牛奶糖
- 軟糖、韓式年糕
- 麥芽糖、起司拉絲點心
- 粘性珍珠、芋圓
黏附後不容易被漱口沖掉,也會提高蛀牙與細菌孳生風險。
替代建議:
選擇布丁、優格、豆花、嫩蛋、無黏性的甜點。
禁忌三:高糖、高酸飲品與嗜口型零食
飲料與零食不只是蛀牙來源,更會加速牙齒脫鈣、產生白斑。
常見風險來源:
- 珍奶、果汁、運動飲料、汽水
- 奶蓋飲、果醋、發酵飲
- 蜜餞、果乾、酸梅
- 糖片、冰沙、甜味配料
酸性與糖分會讓牙齒表面變脆弱,再加上矯正器阻礙清潔,風險更高。
替代建議:
喝白開水、無糖豆漿、原味優格飲,或使用吸管減少牙齒接觸時間。
禁忌四:需要啃咬、撕扯或大口咬的食物
這類需要大力啃咬或撕扯的食物,容易讓托槽受壓鬆脫、鋼絲變形,甚至造成牙齒酸軟或疼痛,是矯正患者最容易忽略的隱藏風險。
這是造成托槽掉落或鋼絲受力異常的主因:
- 帶骨雞翅、排骨
- 玉米棒整根啃食
- 漢堡、厚吐司、熱狗
- 蘋果整顆啃、芭樂硬咬
- 法式麵包、貝果
當前牙施力時,矯正器最容易鬆脫。
替代建議:
將食物切片、剝骨、分段入口,避免用門牙咬斷。
禁忌五:過熱、過冷或刺激性食物
矯正期間,由於牙齒與牙周組織正經歷持續移動與重塑,牙神經較為敏感、血流量變化較大。若食物溫度變化劇烈,會讓牙髓受到熱脹冷縮的刺激,造成牙齦腫痛、牙根壓力上升,甚至引發牙髓不適或酸軟感。
因此需避免以下食物:
- 冰塊、雪花冰、冰棒
- 火鍋滾燙食材
- 辣鍋、麻辣燙、燙湯麵
- 剛烤好的麵包或肉類
替代建議:
適中溫度進食,避免直接含冰或咬燙食物。
牙套期間可以吃什麼?安心飲食建議
以下是牙醫師推薦的矯正友善飲食:
軟質主食:稀飯、燉飯、烏龍麵、義大利麵
軟質主食如稀飯、燉飯、烏龍麵與義大利麵,是矯正初期最理想的選擇。這類食物質地柔軟、容易咀嚼,可降低牙齒與矯正器受力,同時維持足夠的飽足感。
- 營養重點:提供穩定碳水化合物來源,幫助身體恢復能量。
- 食用建議:可將米飯或麵條煮得略軟,避免過於黏稠或乾硬。燉飯可加入蔬菜泥、豆腐或細碎肉末,增加纖維與蛋白質攝取,讓營養更均衡。
- 小提醒:避免過熱、辛辣或過重口味的醬汁,避免刺激牙齦與口腔黏膜,也能減少清潔矯正器的負擔。
煮熟蔬菜:燙青菜、地瓜泥、南瓜泥
煮熟蔬菜如燙青菜、地瓜泥、南瓜泥,是矯正期間溫和又營養的選擇。柔軟的口感能減輕牙齒負擔,同時保留蔬菜中的維生素與膳食纖維,讓身體攝取所需營養而不增加咀嚼壓力。
- 營養重點:富含植化素、維生素與礦物質,可支持牙齦健康、促進腸道蠕動,幫助維持良好消化循環。
- 食用建議:建議以燙、蒸、燉等方式烹調取代生食,確保質地柔軟易吞嚥。蔬菜泥可搭配主食或湯品一同食用,營養更全面。
- 小提醒:矯正期間應避免生菜沙拉、芹菜、韭菜等纖維長、容易纏繞卡牙套的食材,以免清潔不易、增加口腔負擔。
蛋白質來源:蒸蛋、魚肉、豆腐、雞肉絲
蛋白質食材如蒸蛋、魚肉、豆腐與雞肉絲,是矯正期間不可或缺的修復能量來源。在牙齒與牙周組織調整的過程中,充足的蛋白質能協助組織修復、維持免疫力與整體代謝功能。
- 營養重點:富含胺基酸的食材可幫助細胞更新、支持牙齦與黏膜修護,對於矯正期間的口腔健康尤其重要。
- 食用建議:蒸蛋質地滑順、易於吞嚥;魚肉建議選擇鱈魚、鯛魚等細緻魚類;豆腐與雞肉絲則柔軟好咀嚼,適合搭配主食或蔬菜一同食用,營養更均衡。
- 小提醒:避免油炸或乾硬肉塊,以免咀嚼時造成不適;食用魚類時務必確實去除魚骨,防止勾到矯正線或刮傷口腔。
乳製品:優格、鮮奶、起司片
乳製品如優格、鮮奶與起司片,是矯正期間補充鈣質與蛋白質的理想來源。富含的鈣質與乳蛋白能支持牙齒與骨骼結構穩定,幫助口腔在調整過程中維持健康。
- 營養重點:提供鈣、磷與維生素 D,可促進牙根穩定、維持骨骼密度,並協助牙周組織修復。
- 食用建議:選擇無糖或低糖優格,以減少糖分攝取;起司片可搭配軟質麵包、蒸蛋或燉飯一同享用,口感柔軟且營養均衡。
- 小提醒:避免含糖飲料型乳製品,如調味乳或甜優格,以免增加蛀牙風險。
湯品:味噌湯、蔬菜湯、雞湯
湯品如味噌湯、蔬菜湯與雞湯,是矯正初期最溫和的營養選擇。流質食物能減少咀嚼壓力,為牙齦帶來舒緩,同時補充水分與養分,讓身體維持良好代謝與能量。
- 營養重點:湯品能提供水分、電解質與胺基酸,協助補水、補鹽分並支持身體修復,是矯正初期理想的日常主食替代選擇。
- 食用建議:可在湯中加入豆腐、蛋花或煮軟的蔬菜,提升營養密度與飽足感。建議以溫熱飲用,既能保護牙齦,也讓口感更柔和舒適。
- 小提醒:避免過鹹、重油或辛辣湯品,以免造成口腔黏膩、刺激牙齦,並增加清潔矯正器的難度。
安心點心:布丁、豆花、香蕉、小塊起司
安心點心如布丁、豆花、香蕉與小塊起司,是矯正期間兼顧口感與安全的甜點選擇。質地柔軟、入口即化,能滿足口腹之慾,同時不會對矯正器造成拉扯或過度壓力。
- 營養重點:提供適量能量與乳蛋白,能穩定血糖、補充營養,在兩餐之間作為溫和的小點心相當合適。
- 食用建議:選擇低糖、常溫、軟質類甜點,如豆花或嫩布丁;香蕉可挑選熟度較高者,更易咀嚼與消化。
- 小提醒:避免焦糖化布丁、麻糬、太妃糖等黏性甜食,以免黏附於矯正器、增加清潔困難與蛀牙風險。
水果吃法:蘋果切片、芭樂去籽後切塊、香蕉分段入口
水果是矯正期間維持營養與促進牙齦健康的重要來源,如蘋果、芭樂與香蕉等,皆能提供豐富維生素 C 與植化素,有助於組織修復與口腔清潔。
- 營養重點:水果含有天然抗氧化成分,可幫助牙齦修護、促進代謝與維持免疫力,是每日不可或缺的營養補充。
- 食用建議:硬質水果(如蘋果、芭樂)應切片、去籽或燉軟再食用,減少牙齒受力;軟質水果如香蕉、木瓜則可直接入口,口感柔軟、易於吞嚥。
- 小提醒:避免整顆啃咬蘋果、芭樂或芒果等水果,以防造成托槽鬆脫或鋼絲受力異常。
關鍵原則是:不需啃、不拉扯、不造成器材脫落、清潔容易。
矯正期間最容易忽略的關鍵:清潔與飲食並重的護牙原則
在矯正過程中,許多患者即使嚴格遵守飲食禁忌,仍可能因清潔不足而出現齒面白斑、脫鈣、蛀牙、牙周發炎或牙齦退縮等問題。食物殘渣若長時間堆積於托槽、鋼絲與牙縫間,還會造成色素沉澱與牙結石生成,影響口腔健康與最終美觀。因此,飲食控制與清潔習慣必須同步進行,並搭配適當的工具,如沖牙機、牙間刷、含氟漱口水與細頭軟毛牙刷,才能真正維持口腔環境的清潔穩定。
此外,不同族群在矯正期間面臨的飲食與清潔挑戰各有差異。兒童與青少年因愛吃零食與手搖飲,常忽略含糖與黏性食物的風險,例如果汁、糖果、餅乾或珍奶等,都容易殘留在托槽周圍,導致蛀牙與脫鈣白斑。加上他們在進食時習慣啃咬玉米棒、雞翅或整顆水果,使托槽脫落或鋼絲變形的風險更高。因此,家長應協助分切食物、限制糖分攝取,並培養刷牙與使用沖牙機的習慣。
成人上班族則常因外食與應酬頻繁而接觸硬脆或重口味食物,如炸物、厚吐司、堅果、排骨飯與燒烤等,這些食物容易造成矯正器受力過大或損壞。再加上咖啡、奶茶與果汁攝取頻繁,除了造成牙齒染色,也會增加琺瑯質脫鈣與牙菌斑堆積。若無法即時刷牙,至少應以漱口、牙線棒或牙間刷簡易清潔,並選擇軟質、可分切的食物以降低負擔。
至於隱形牙套族群,雖少了托槽與鋼絲的干擾,但清潔挑戰同樣存在。若在配戴牙套時飲用含糖、含酸或深色飲品,酸蝕與染色風險會直接影響牙齒與牙套內層;若餐後未清潔即戴回牙套,食物殘渣被封在內部,極易造成蛀牙、牙周炎與口臭。因此,建議配戴者遵循「餐前取下、餐後清潔、再配戴」原則,並隨身攜帶牙刷、漱口水或沖牙器以維持衛生。
總結而言,無論是傳統或隱形矯正、兒童或成人患者,最關鍵的原則始終一致──不啃咬硬物、不吃黏性與高糖食物、控制酸性攝取、落實清潔習慣。唯有同時兼顧飲食與清潔,才能在保障牙齒健康的前提下,讓矯正療程更加順利、成果更加完美。
延伸閱讀:American Association of Orthodontists —戴牙套期間可以吃什麼?

牙醫師建議:這樣吃才不會影響療程
在牙齒矯正的過程中,飲食習慣的細節往往決定療程能否順利。牙醫師提醒,矯正期最怕的不是吃得少,而是吃錯方式。過硬、過黏或需要強力咬合的食物,容易造成托槽脫落或鋼絲變形,進而延長整體治療時間。
在日常飲食中,避免直接咬骨頭、硬塊、糖果與堅果等高硬度食物,是保護矯正器的基本原則。若想吃肉類或水果,應事先將食物切小塊再入口,減少牙齒受力與器材脫落的風險。外出用餐時,也建議選擇軟質或可分切的料理,像是燉飯、烏龍麵、蒸蛋、豆腐等,既能維持營養又不影響矯正進度。
此外,餐後清潔是每位矯正患者最重要的日常任務。吃完飯後務必刷牙或至少漱口,避免食物殘渣卡在托槽與矯正線間形成牙菌斑,導致牙齦發炎或蛀牙。若外出不便,也可準備攜帶式牙間刷或沖牙器,維持口腔清潔。
冰塊、硬糖、甚至習慣性啃筆或咬指甲的動作都可能造成托槽鬆脫或鋼絲扭曲。若不慎出現器材脫落、變形或刮傷口腔的情況,應立即回診處理,避免自行調整造成更大損傷。
良好的飲食與清潔習慣,不僅能讓矯正過程更舒適,也能縮短療程時間、提升矯正效果。只要用心調整日常習慣,就能在療程結束時,以更健康整齊的笑容迎接新階段的自己。
常見問答 Q&A
Q1:戴牙套期間可以喝珍奶嗎?
不建議。珍珠奶茶、波霸、椰果、寒天晶球等配料,容易卡在托槽、鋼絲與橡皮筋周圍,即使用吸管飲用也無法避免殘留。飲料中的糖分會附著在牙齒表面與矯正器縫隙內,一旦清潔不完全,就會加速蛀牙、脫鈣白斑與牙菌斑形成。此外,奶茶與黑糖基底也屬於高糖+高色素飲品,長期攝取會造成牙齒染色與琺瑯質受損。如果真的想喝,可以改為無加料、低糖或無糖版本,並在喝完後立即漱口或刷牙。
Q2:戴牙套可以吃牛排嗎?
可以吃,但要吃對方式才安全。牛排纖維較粗、口感富有韌性,若直接整塊咬或大口撕咬,會對托槽與鋼絲造成過大咬合壓力,容易導致脫落或變形。建議先將牛排切成小塊、去除筋膜與焦硬邊緣,再以臼齒輕咬慢嚼。此外,像牛小排、烤肉片、牛筋等較硬部位都應避免,以免造成牙齦疼痛、咬合不適或矯正器損壞。若剛調線或有酸痛期,也可改吃燉牛肉、肉醬料理、滷肉、碎肉飯等軟質替代品。
Q3:炸雞或雞翅怎麼吃才不會影響矯正器?
炸雞、雞翅、雞塊等食物常見於聚餐與外食,但對戴牙套者來說有多重風險。首先,炸雞外層酥脆、硬度高,若直接啃食可能造成托槽斷裂或鋼絲變形。其次,雞翅與帶骨肉若用門牙啃咬,也會造成矯正器受力不均。建議事先去骨、分切肉塊後再食用,並避開結焦、油炸外皮與筋膜部位。如果配有辣味或油膩醬料,也可能刺激口腔潰瘍或造成黏膩殘留,吃完應漱口或清潔牙縫,避免堆積細菌。
Q4:戴牙套的人可以吃生日蛋糕或甜點嗎?
可以吃,但方式與種類要特別留意。海綿蛋糕、戚風蛋糕、舒芙蕾等軟質甜點通常較安全;但若蛋糕含有厚奶油、硬餅乾夾層、焦糖內餡、堅果、巧克力塊或黏稠糖霜,就容易附著在托槽與橡皮圈附近,造成清潔困難及蛀牙風險。建議選擇軟質蛋糕、小塊食用、避免黏性內餡與硬脆裝飾。吃完後務必漱口或刷牙,若在外用餐,可以溫水簡單清潔口腔,減少糖分堆積。
Q5:矯正期間牙齒痠痛或不舒服時,可以吃冰降痛嗎?
不建議直接以冰塊或冰品來止痛。牙套調整後產生的酸軟或脹痛感屬於正常現象,但若食用過冷的食物如冰塊、剉冰、雪糕或冰棒,會使牙髓神經受到刺激,導致敏感加劇甚至抽痛。此外,冷熱交替也可能讓牙齦與牙周組織不適。若想舒緩,可改用溫水漱口、軟質食物、輕壓臉頰冰敷或服用醫師建議的止痛藥。若疼痛劇烈或持續過久,應主動回診檢查是否有鋼絲壓迫、托槽脫落或黏膜潰瘍等問題。
守住飲食紅線,就是守護療程成果
牙套期間的飲食管理,不是節食或剝奪享受,而是保護器材、維持清潔、避免療程延誤的重要關鍵。只要避開「硬、黏、酸、糖、刺激性」食物,並配合正確清潔方式,就能讓矯正更順利、牙齒更健康、療程不被拖長。
在嘉貝牙醫,我們提供三大優勢,讓你的矯正療程更安心
一、專業矯正團隊
由臨床經驗豐富的矯正專科醫師親自規劃治療,精準掌握每一階段的療程進度與費用,確保矯正過程穩定、安全。
二、先進數位設備
透過數位口掃與 3D 模擬技術,在治療開始前即可清楚了解矯正費用組成與未來笑容模擬成果,讓你安心掌握整體規劃。
三、客製化治療方案
依據個人口腔條件與生活需求,量身打造專屬矯正計畫,有效避免不必要支出,並兼顧美觀與實用性。
選擇嘉貝牙醫,不僅能有效控管矯正牙齒的費用,更能在專業團隊的陪伴下,安心完成療程、恢復整齊美觀的牙齒與自信笑容。
讓嘉貝牙醫的專業醫師為你打造專屬療程,從今日開始,開啟健康與美麗並行的新生活!

延伸閱讀: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