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數人認為牙齒矯正是為了「變漂亮」、「牙齒排列整齊」,但近年臨床發現:矯正其實能有效改善磨牙、酸軟、牙齒吃力、牙齦退縮、肩頸痠痛等問題,甚至延緩牙齒老化與修復需求。
特別是因為咬合不正造成的「牙齒磨耗」,若未處理,最終可能導致:
- 冷熱敏感、喝水會酸
- 琺瑯質耗損、牙本質外露
- 牙齒變短變小、黃牙
- 裂痕、掉角、補牙風險提高
- 嚴重甚至要做根管或假牙
好消息是,現在已有「矯正+止磨+保護性復形」的三步技術,不僅避免根管治療,更能止酸抗敏、恢復牙齒功能與外觀。

為什麼會出現牙齒磨耗?常見四大原因
一、咬合不正讓牙齒承受錯誤壓力
像是深咬、戽斗、開咬或錯位咬合等問題,會讓上下牙齒無法在正確角度接觸。當某些牙齒承受過大的力量時,就會比其他牙齒更快被磨損,甚至出現缺角或形狀變扁。
二、夜間磨牙或緊咬導致慢性磨耗
壓力大、焦慮或自律神經失衡的人,常在睡眠中無意識磨牙。長期重複摩擦會讓牙齒表面被磨平、變短,甚至會導致牙裂、牙髓敏感與咬合疼痛。
三、酸蝕加上錯誤刷牙方式
若經常喝氣泡飲、果汁、運動飲料,牙齒琺瑯質會先被酸溶蝕,硬度下降。再加上用力橫刷或使用硬毛牙刷,就會加速牙齒被磨損、變薄甚至敏感痠痛。
四、缺牙或牙齒排列異常造成代償受力
少了一顆牙,其他牙齒就會代替承受原本的力量,久了就會產生不平均磨耗。如果假牙高度不正確,或牙齒位置偏移,也會造成對咬磨損變快。
牙齒磨耗不可忽視!六大警訊快檢查
若同時出現兩項以上,就應儘早牙科檢查。
醫師解析:改善牙齒磨耗的「矯正新三步法」
現代矯正技術不只排整齊,而是修正「受力方式」,讓牙齒停止磨損。
第一步:調整咬合位置(矯正主軸)
- 使用金屬/陶瓷/自鎖牙套或隱形矯正
- 移動牙齒,讓咬合面重建支撐
- 改善深咬、開咬、錯位咬合
- 可同時避免下顎骨過度代償
優勢:一併改善美觀與功能,效果可維持多年
第二步:輕量保護性修復(牙體保護)
- 常用材質:樹脂補片、微貼片、奈米樹脂填補
- 目的:補強磨損面、包覆牙本質、阻止酸蝕
- 避免過早進入植牙、套冠或根管階段
適合族群:
- 琺瑯質耗損但神經仍健康
- 咬合改善中需過渡保護
- 不想磨牙齒做假牙者
第三步:止磨與維護(夜間與習慣調整)
- 可搭配「夜間止磨牙套」、「肌肉放鬆訓練」
- 若咬合改善後仍有磨牙習慣,可再搭配物理防護
- 有些人會加入咬合重建或咀嚼肌放鬆治療
加值效果:
- 減少牙齒裂痕與崩角
- 保護已補過或矯正中的牙齒
- 延緩假牙或補綴需求
誰適合「矯正+修復」來改善磨耗?
最新3種技術:改善磨耗又免鑽牙
技術1|「隱形矯正+止磨管理」
- 可依受力調整牙齒位置
- 不影響外觀
- 適合輕中度磨耗族群
技術2|「微量修復+牙套調整」
- 用薄層樹脂補強缺損面
- 矯正改善咬合壓力
- 避免過早磨牙神經
技術3|「3D掃描重建咬合面」
- 數位比對咬合磨耗程度
- 量身設計矯正與填補位置
- 避免日後假牙或根管

不做會怎樣?牙醫整理「5年風險變化」
如果及早矯正+修復,費用可壓在原本的1/3至1/2。
費用怎麼抓?矯正+磨耗治療平均行情表
建議諮詢時詢問「是否可分階段治療+分期支付」。
改善磨耗的黃金時機
最佳時機:牙神經尚未受傷、咬合還能修正時
以下族群建議儘快開始評估:
- 矯正前就有磨耗痕跡的青少年
- 咀嚼酸軟或牙齒變短的成年人
- 長期夜磨牙、有崩角紀錄者
- 咬東西無力、肌肉痠痛族
- 工作壓力大、常咬緊牙關者
常見問答Q&A
Q1:磨牙一定要先做矯正嗎?
不一定。 但若磨耗主因是咬合角度錯誤/接觸點不良(例如深咬、錯咬、交叉咬、單邊啃咬),單補牙或貼片只是在修補受害表面,力學來源未解,後續仍會再磨。
怎麼判斷需不需要先矯正?(醫師常用指標)
- 垂直覆蓋過深(深咬)、前牙開咬或錯咬 → 易造成特定牙面過度磨耗
- 咬合干擾(早接觸)導致側向滑動 → 牙齒邊緣「鋸齒狀」或不對稱磨平
- 缺牙或牙齒傾倒 → 對咬牙代償磨損
臨床流程建議
- 先做3D 咬合分析/全口X光+口掃 → 找出力學來源
- 中~重度咬合異常 → 矯正優先,再做微創復形(樹脂/微貼片)
- 輕度磨耗、咬合基本正常 → 可先局部修復+夜間護套,再評估是否需微調矯正
紅旗:同一顆或同一區域反覆崩角/補了又掉、或對側牙齒同步磨平 → 高機率是咬合問題,優先考慮矯正。
Q2:牙齒磨耗還沒痛,可以先不管嗎?
不建議。 痛覺是晚期訊號;多數人在「酸、冷熱敏感、裂痕」前並無明顯不適,但琺瑯質一旦磨穿、牙本質外露,後續修復深度更大、費用更高。
時間—風險對照
家用立即措施
- 改用抗敏感牙膏(含硝酸鉀或氟化物),輕柔「畫圓」刷牙法
- 降低酸蝕:碳酸飲、檸檬水、運動飲料改吸管入口、餐後 30 分鐘再刷牙
- 夜間緊咬者先備臨時護牙套(市售或醫師製作)
紅旗:喝常溫水就酸、咬硬物立刻刺痛、咀嚼時「裂聲/卡卡感」→ 儘速就醫。
Q3:補牙或貼片會磨很多牙齒嗎?
現代微創修復強調「只補缺損、不大量磨牙」。醫師會用黏著技術與奈米樹脂/薄層貼片在磨耗部位做加法,不是傳統的「把牙磨小再套冠」。
臨床關鍵作法
- 選擇性蝕刻+粘著:保留健康琺瑯質
- 局部加高:在咬合點重建「受力柱」而非整面覆蓋
- 先矯正再修復(若有咬合錯位):讓新材料長期受力穩定
你可以問醫師的 3 個重點
- 這次修復會磨除多少牙體?可否提供術前後口掃比對?
- 可否先試戴樹脂模擬(mock-up)確認高度與美觀?
- 若日後修補,是否能再追加材料,而非重磨?
紅旗:一開始就建議「全面磨小做假牙」但未做咬合評估 → 可考慮第二意見。
Q4:夜間止磨牙套真的有效嗎?
有效,但定位是「保護」非「矯正」。
- 功用:隔離牙面、分散壓力、保護已修復區、降低肌肉負荷
- 盲點:若咬合干擾/深咬沒處理,白天仍可能持續磨耗;長期單靠護套,原問題未解
最佳策略
- 矯正調整咬合(處理來源)+夜間護套(保護結果)
- 初期磨耗重者可先護套保護,再評估矯正
配戴與保養重點
- 每晚配戴、早晨清潔;避免熱水(變形)
- 2 週以內出現疼痛壓點 → 回診微調
- 6~12 個月回診評估磨耗面,必要時重製
紅旗:戴護套後仍頻繁頭頸緊繃、晨起下顎痠痛、護套短期內磨穿 → 代表力道過大或咬合干擾未解,需升級治療計畫。
Q5:多久會看到改善?
時間軸
- 2~6 週:抗敏+局部補強後,酸軟感明顯下降
- 3~6 個月:矯正改變接觸點,咬東西較平均、卡卡感減少
- 9~18 個月:完成矯正+微創修復,咬合穩定、崩角再發率下降
- >12 個月:夜間護套維持+習慣管理(酸蝕、刷牙力道、壓力調節)
影響速度的 3 因素
- 磨耗嚴重度與是否合併裂痕
- 是否有顳顎與肌肉緊繃(需搭配放鬆訓練)
- 病人配合度:護套、清潔、飲食酸蝕控制
Q6:可以只矯正、不做修復嗎?
視磨耗程度決定。
- 輕度磨耗:矯正後接觸面正常,常可不修復或只做透明塗氟/抗敏處理
- 中度:邊緣變薄、牙本質外露 → 建議矯正+局部樹脂補強
- 重度:明顯凹陷、裂痕、咀嚼疼痛 → 需矯正+微貼片/嵌體;若已有神經受累,才考慮根管
判斷表
Q7:怎麼知道自己適合「矯正 × 修復 × 止磨」三步治療?
自我檢核(符合 ≥2 項建議就醫評估):
- 咬東西偏向單側、或總是咬不斷
- 前牙變短、邊緣鋸齒、咬合面凹陷
- 常溫水就覺得酸、刷牙會刺痛
- 早上起來下顎痠緊、頭頸僵硬
- 有崩角歷史或補了又掉
- 喜歡酸性飲品(氣泡飲、檸檬水、運動飲料)
看診時可直接問醫師
- 我的磨耗來源是咬合、酸蝕還是兩者?
- 是否需要先矯正?可否提供口內 3D 模擬與受力說明?
- 修復能否採微創分階段,先保護、後美觀?
- 夜間護套多久追蹤一次?如何判斷要重製?
不適合或需延後的情況(先處理再談矯正)
- 活動性牙周病未控制
- 廣泛性齲齒/口腔衛生不佳
- 嚴重顳顎障礙需先穩定
牙齒磨耗不是老化問題,而是可逆的咬合疾病
過去大家認為「牙齒磨掉是年紀大必然」,但現在牙科已能以「矯正+修復+止磨」的方式提前介入,避免:
- 根管治療
- 假牙或植牙
- 牙齦萎縮
- 顳顎不適
- 咬合退化
想改善咬合痠軟、牙齒敏感、磨牙問題,別只補牙或忍耐!
正確評估+對症治療,才能保住牙齒一輩子。
延伸閱讀:
>>哪些人適合自鎖式矯正器?5個族群推薦,連上班族都愛改用!
>>第一次矯正必看!傳統牙套和隱適美價格、效果、優缺點大PK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