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做牙齒矯正,卻一聽到費用就猶豫?
在2025年,傳統金屬牙套依然是最多人選擇的矯正方式,但不同診所、不同醫師的收費差距可能高達數萬元。若沒有事先了解價錢組成與行情,很可能在簽約後才發現額外費用不斷增加。本文將帶你拆解 7大牙套價錢細節,用表格與案例說明,幫助你在做決定前有清楚判斷,避免被多收錢。

2025年傳統牙套平均價格範圍
傳統牙套(不含自鎖、陶瓷或隱形牙套)在2025年的收費普遍落在以下區間:
小提醒:若報價低於 5 萬,需特別詢問是否包含模型費、拆除費與保持器。
牙齒矯正7大費用細節公開|傳統牙套常見花費一次看懂
1. 掛號與初診檢查費
- 初診時通常需支付 X光、口腔全景片、齒模建立費。
- 費用約 NT$2,000~6,000。
- 有些診所會將此費用併入總額,有些則額外收。
2. 全口矯正主體費用
- 傳統金屬牙套:NT$60,000~120,000。
- 陶瓷牙套:多 1.2~1.5 倍。
- 自鎖式金屬牙套:多 20–30%。
- 差異來源:醫師經驗、診所地點、矯正難度。
3. 調整費(每月回診費用)
- 平均每次 NT$3000~10,000。
- 全程矯正約 18~36 個月,總額可能達 NT$15,000~40,000。
- 有些診所含在主體費用,有些則每次加收。
4. 矯正中額外處置費
- 拔牙:每顆 NT$1,000~3,000。
- 牙齦修整或小手術:NT$3,000~8,000。
- 微螺絲(骨釘):每顆 NT$3,000~15,000。
- 若未事先告知,可能成為隱藏加價點。
5. 矯正完成後的拆除費
- 有些診所報價已含拆除費,有些需額外收 NT$3,000~6,000。
- 記得簽約前確認「是否包含拆除」。
6. 保持器費用
- 固定式保持器:約 NT$18,000~21,000。
- 活動式保持器:約 NT$4,000~10,000。
- 多數矯正醫師會要求至少配戴 2~3 年。
- 小心有的診所只含一副,若遺失需自行再付。
7. 分期與支付方式
- 多數診所支援分期付款,常見方式:
- 一次付清:價格可議,有折扣。
- 半年或年度分期:無息,但需預繳一大筆。
- 信用卡分期:可能含利息。
- 一次付清:價格可議,有折扣。
- 小心陷阱:部分診所會用「低頭期款」吸引人,後續卻有高額調整費。
總費用範例比較表
從表格可以看出,光是「調整費、保持器、拆除」這三項差異,就可能讓你多付數萬元。
傳統牙套 vs 隱形牙套費用對照
如何避免被多收錢?
想省錢,不是只找「看起來便宜的診所」,而是要搞懂怎麼避開隱藏費與模糊報價。以下四招,是2025年做牙套矯正前一定要知道的防坑原則:
① 簽約前一定要拿「完整書面報價」,不接受口頭估價
很多診所會先報「主體價格」,但不講清楚後續費用,例如:拆除費、調整費、保持器、拔牙、骨釘等。結果療程做到一半才發現越繳越多。
正確做法:
- 要求「書面明細表 或 簽約價目單」
- 費用要拆開寫:主體費、回診費、拆除、保持器、處置費
- 對方若只說「都包含」、卻沒寫清楚=高風險
② 調整費、保持器、拆除費,是最常被「另算」的陷阱
很多人以為報價就是最終價,結果每次回診500~1500元、保持器再加5000、拆除再收3000,整體費用瞬間多2~5萬元。
必問清楚三件事:
- 調整費是否每次額外計算?總共會收幾次?
- 保持器是幾副?材質是什麼?遺失怎麼算?
- 拆除費有包含嗎?療程結束會再加錢嗎?
③ 不要只看一家報價,至少比較2~3間才知道行情
有人第一家聽到「9萬就能做」就付訂金,但另一家可能「全包11萬、不收調整費」,長期反而更省。報價差異不只在數字,更在「是否透明」。
比價時建議比:
- 地區 vs 醫師 vs 療程完整度
- 回診費是否包含
- 是否含拆除+保持器
- 分期與一次付清差異
比價不是只看價錢,而是比「總成本+保障」。
④ 小心廣告低價法:「只要4萬」、「學生價5萬」都是不完整價格
這類廣告常只包含「戴牙套」階段,真正會加價的在後面,例如:
- 每月調整 1000~1500元
- 拔牙另算
- 保持器一副要 5000~8000
- 拆除費另算
- 骨釘額外 3000~6000
結果最後總價可能比別人報的12萬還貴。
辨識陷阱關鍵字:
- 「只要X萬起」
- 「學生限定價」
- 「無痛矯正$39,800起」
- 「免頭期款」
簽約前必問的五個關鍵問題
![2025矯正選傳統牙套費用多少?7大價錢細節公開,小心被多收錢! 2025矯正選傳統牙套費用多少?7大價錢細節公開,小心被多收錢!]()
一、報價是否包含「拆除費+保持器」?還是另外算?
許多人以為矯正結束就沒事,但拆牙套和保持器往往是額外收費的大魔王。
你應該確認:
- 拆除牙套要不要錢?多少錢?
- 保持器是一副?兩副?固定式還是活動式?
- 保持器遺失或損壞的費用是多少?
避免被多收的方法:
簽約前請診所把「拆除」「保持器」寫進正式報價或療程合約中。
若對方只說「結束後再說」=高機率會另外加價。
二、每次回診調整費用是多少?收幾次?怎麼算總額?
傳統牙套通常需要 18~36 次回診,費用高低差很多。
確認重點:
- 調整費是「含在主體費用內」還是「每次另收」?
- 每次多少錢?多久回診一次?
- 若療程超過預期會不會繼續收費?
安全問法:
「請問回診調整費是否全包?若沒有,大概會回診幾次?」
「如果療程延長,是不是要再加收?」
三、拔牙、骨釘或小手術若需要,費用怎麼算?有預估嗎?
矯正過程中,常見加價來源就是「處置費用」。
你應該問清楚:
- 拔牙是否一定要另付?每顆多少錢?
- 骨釘(螺絲)會不會用?一顆多少?
- 若中途有牙齦修整、暴牙推壓、脫位調整怎麼收?
你可這樣問:
「如果醫師評估需要拔牙或骨釘,是額外計費還是包含在主約內?」
「是否有費用上限或項目預估?」
四、矯正完成後若復發,需要再收費嗎?包含追蹤嗎?
很多人戴完牙套兩三年後牙齒又跑回去,但當初診所沒有講清楚後續責任。
要問清楚的有:
- 保持器的追蹤期間是多少?
- 療程結束後還可免費回診多久?
- 若牙齒走位,是否需要自費微調?
- 是否有「一到三年保固概念」?
關鍵對話示範:
「請問療程結束後若出現牙齒跑位,是免費檢查還是要重新報價?」
「保持器追蹤期多久?回診有沒有費用?」
五、可否提供完整的分期明細?分幾期?會不會加利息?
不要只聽月付多少,一定要知道總額是多少!
你需要確認的有:
- 是否零利率?分期期數?頭期款多少?
- 用診所分期 vs 信用卡 vs 第三方金融差在哪裡?
- 分期是否含調整費或保持器?
你可以這樣問:
「我想了解分期的總付款金額是多少?是否有利息或手續費?」
「若中途想提前結清,金額會改變嗎?」
常見問答 Q&A
Q1:傳統牙套真的最便宜嗎?會有額外開銷嗎?
是的,相對於陶瓷與隱形牙套,金屬牙套費用最低。但要注意,若後續加上高額調整費或保持器費用,總額仍可能接近陶瓷牙套。傳統金屬牙套相較陶瓷、自鎖或隱形牙套,確實是起始費用最低的選擇。但「便不便宜」要看總額是否透明,以下幾項若另外加收,價格可能直接追平中階牙套:
- 每月調整費(一次3000~10000元,兩三年加起來可破2~4萬)
- 拆除費(8000~18000元不等)
- 保持器(每副6000~15000元)
- 拔牙、骨釘、額外手術等處置費
判斷方式:報價是否包含回診費+拆除+保持器,才是比較基準。
Q2:為什麼有人說6萬就能做,有人卻要15萬以上?
最大原因在於「地點+醫師+方案內容」。舉例:
- 北市明星矯正診所報價可達14~28萬
- 台中在地診所多落在13~25萬
- 南部或非都會地區常見12~20萬
- 醫學中心掛號價通常比一般牙醫高1.2~1.8倍
另一個價差來源是「費用組合」──有些報的是全包價,有些只報「戴上牙套」的價格,後續每次回診另算,因此千萬不要只聽「一口價」。
建議:至少比價2~3家診所,並要求列出「全部項目與付款流程」。
Q3:矯正費用到底包含什麼?哪些最容易被額外收費?
一般「主體矯正費」常見包含:
- 牙套本體(托槽、鋼線)
- 初診評估+口腔模型或3D掃描
- 基本回診管理(但次數不一定無限)
最常另收的費用則包括:
技巧:把「分項明細」寫進合約或對話紀錄,才不怕爭議。
Q4:調整費是什麼?為什麼有的診所說已含在內?
調整費就是每次矯正回診時替你換線、補膠、微調牙位的費用。2025年大部分診所仍採「主費用+調整費分開計算」的模式。
常見模式:
- 方案A:主費用+每月調整3000~10000元 → 看似便宜,但總額最高
- 方案B:一次報價全包(包含固定回診次數與拆除)→ 單價較高但透明
- 方案C:頭期款+每季或每半年繳交一次 → 合約要問清調整次數上限
務必追問:「總共會回診幾次?每次多少錢?若進度拖長是否加收?」
Q5:分期付款會變貴嗎?有陷阱嗎?
要看付款方式與診所政策:
政策1:診所內部分期(0利率、無手續費)
政策2:信用卡分期(會有2~5%銀行手續費)
政策3:頭期款+月繳方案(看診所是否藏利息)
提醒兩點:
- 頭期款越低,不代表越便宜 → 後續費用可能拉高
- 有些優惠價是「一次付清限定」,分期後總價反而變貴
避免被坑建議:請診所把「總支付金額」寫清楚,而不是只談「月付多少」。
Q6:學生、有推薦人或家人同行,可以折扣嗎?
可以,但折扣方式不同:
- 學生身份:部分診所有學費方案或憑證折扣5~15%
- 推薦朋友or家人一起矯正:可議價或減免調整費
- 同戶、親子或兄弟姊妹一起做:常見打包價或保持器免費
但要注意:有些標榜「學生價」的方案,只是砍表面價格,後續調整費、拆除、保持器全都另算。
正確問法:「折扣是否包含後續回診、拆除和保持器?」
Q7:如何判斷診所有沒有偷偷多收錢?有沒有自保方法?
這題是最多人踩雷的重點!你可以從以下三方向檢查:
① 報價內容是否寫清楚?
只說「全口10萬」是不夠的,請對方列出所有費用構成。
② 合約條款有無提到「額外費」?
例如:「若需骨釘、拆除、保持器、調整」是否另計?
③ 是否願意提供比價空間與付款彈性?
透明診所不怕你比較,模糊報價的最容易事後加價。
最有效自保方式:
- 請診所寫下「總費用包含與不包含」項目
- 約診前先比兩家以上
- 所有口頭承諾盡量留書面或簡訊紀錄
別被隱藏費用誤導,做聰明選擇
2025年想戴傳統牙套,行情價大約落在8萬~15萬之間,但若把所有細項加總,最終費用可能突破 16 萬以上。差距往往來自「隱藏費用」——調整費、保持器、拆除費、額外處置。只要事先了解7大價錢細節,就能避免掉入陷阱,安心完成矯正療程。記得,價格只是參考,真正重要的是醫師專業與後續服務,別讓低價廣告蒙蔽雙眼。
延伸閱讀: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