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許多人在矯正結束後才發現,維持器並不是一次配戴就終身使用的裝置,而是需要視情況更換、調整或重新製作。有些人可能搬家、原診所距離遠、費用考量,甚至只是「維持器遺失或斷裂」,就會產生疑問——維持器可以去別家做嗎?真的比較省錢嗎?會有風險嗎?
如果你也有這個困擾,以下7大重點一次說清楚,幫你省錢又不踩雷!
小資族必知7大重點
重點一:維持器不是隨便做一副就好
維持器的作用是「穩定矯正成果」,讓牙齒不會慢慢跑回原位。每個人的齒列排列、咬合、牙弓寬度都不同,所以維持器需要依照現況客製,而不是拿舊模型或通用款隨便製作。
重點二:換診所製作前,要先確認牙齒是否有「回彈」
如果你已經脫離原本矯正診所一段時間,或維持器斷裂、遺失、沒戴好一陣子,牙齒有可能已經輕微位移。這時候直接做維持器,有可能「固定錯位的牙齒」,反而造成長期咬合問題。
- 去別家製作前,建議先讓醫師確認牙齒是否需要微調。
重點三:不同診所是否願意「接手製作」有差異
不是每家診所都願意替非原本患者製作維持器,原因包括:
- 無法確認過去矯正方式與排列狀況
- 無完整口內紀錄與模型
- 若牙齒已跑位,責任歸屬不好界定
- 矯正後追蹤紀錄中斷
想換診所前,務必詢問清楚是否接受「外來個案的維持器製作」。
重點四:費用不一定比較便宜
很多人想去別家做維持器,是因為認為「外面做比較便宜」。但實際上,價格會依診所性質、製作方式與評估流程而不同:
常見費用範圍:
- 活動式維持器(咬合板、Hawley):$3,000~$6,000/副
- 透明式維持器(塑型類型):$4,000~$8,000/副
- 固定式維持器(舌側鋼絲):$5,000~$10,000/區
如果要重新取模、拍片或評估牙齒位置,費用還可能加在前面。
重點五:模型來源與製作方式會影響「合不合」
如果你想拿過去的維持器去模仿製作,新診所可能會遇到以下問題:
- 舊維持器已經變形
- 舊模型無法使用或未保存
- 牙齒已經不在當初位置
- 新模型需重新取印模或口掃
因此,別家診所仍可能需要重新評估與重新製作。
重點六:「誰做維持器」不重要,「誰幫你追蹤」才關鍵
製作維持器只是一開始,真正重要的是:
- 是否戴得正確
- 齒列是否穩定
- 咬合有沒有變化
- 清潔狀況是否良好
- 需不需要微調或更換
若你到別家做維持器,但沒有後續追蹤,效果不一定保證。
重點七:溝通方式與責任範圍要先問清楚
在考慮去別家製作前,建議先釐清:
- 是否接受非原診患者?
- 是否會重新評估牙齒狀況?
- 是否能使用原診資料?
- 費用是否包含調整與保固?
- 日後若牙齒跑回去怎麼辦?
清楚規劃,比事後後悔還重要!
延伸提醒:這些情況建議「回原診」或重新評估

- 維持器遺失超過兩週
- 前牙或臼齒有跑位
- 戴起來不合、緊繃或鬆脫
- 牙齦發炎、蛀牙、拔牙
- 超過2年以上未回診
- 想改透明維持器或固定式
回原本診所的好處是:醫師了解你的齒列歷程,調整起來更快更準確。但若真的不方便,也可以尋求接受轉案的牙醫師評估後再製作。
常見Q&A
Q1:維持器不見一段時間,再做來得及嗎?
是否來得及要看「牙齒是否已經移位」以及「放多久沒戴」。
一般時間參考:
- 3~7天內補回:通常無明顯變化,多數可直接重做或重新戴回
- 1~2週以上:牙齒可能已輕微走位,需醫師判斷是否能沿用原型態
- 超過1個月:常見出現齒列回彈、縫隙或咬合跑掉,可能需要微矯正或重新定位牙齒後再製作
⚠ 特別提醒:矯正完成後的「前 1–2 年」是最容易復發的階段,維持器中斷越久,重新矯正的機率越高。
Q2:可以直接拿舊維持器給別家診所照做嗎?
通常不建議直接「照舊樣複製」,原因如下:
- 舊維持器可能不再貼合牙弓現況
- 牙齒已經有微位移,新維持器若沿用舊模型會壓迫或戴不進去
- 診所間技術、材質與製程不同,複製反而不精準
- 即使外型類似,也需要重新掃描或取模比較安全
⚠ 若硬戴不合適的維持器,可能造成:
- 牙齒疼痛移位
- 咬合干擾
- 牙套斷裂或翹起
- 牙根受壓
Q3:換診所做維持器會比較便宜嗎?
不一定比較省,甚至有時會更高,原因如下:
新診所仍需重新:
- 檢查牙齒排列與咬合
- 拍片或口掃確認位置
- 判斷是否有回彈或需微矯正
- 重新製模或設計牙套
費用組成不只是「牙套本體」:
- 初診/評估費用
- 材質成本(透明/固定式/混搭)
- 回診調整次數
- 若牙齒已移位,還可能加收處理費
Q4:透明維持器和固定式維持器能混搭嗎?
可以,但「不能自己決定」,必須由醫師評估以下條件:
適合混搭的狀況:
- 上排與下排需求不同
- 咬合不對稱、牙弓寬度不同
- 某側牙齒移位風險較高
- 夜間磨牙或白天容易脫戴者
醫師會考量的因素:
- 牙列穩定度
- 矯正時間長短
- 戴矯正器的類型
- 清潔習慣與牙周狀況
- 個人配戴順從度
若自行決定只戴其中一種,容易造成:
- 半口移位
- 咬合跑掉
- 一邊牙齒鬆脫、一邊固定過緊
- 清潔死角增加牙周發炎
維持器可以換地方做,但別忽略「評估與追蹤」

維持器雖然看似是「後段階段」,但它的重要性不輸矯正本身。能不能去別家做?答案是:可以,但要有評估、有紀錄、有追蹤才安全!
如果你擔心費用、地點或後續處理,不妨先諮詢專業牙醫師,由醫師評估牙齒現況後再決定是否轉換,才能真正守住矯正成果、不花冤枉錢。
延伸閱讀: